斑鬣狗与条纹鬣狗不同,由于其广泛的现代分布范围,条纹鬣狗被分为多个亚种,而斑鬣狗是一种真正多变的物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其分布范围一度覆盖几乎整个非洲和欧亚大陆,并表现出大量形态地理变异,这导致了同样广泛的特定和亚种称号。人们逐渐意识到,所有这些变异都可以应用于单个亚种的个体差异。1939年,生物学家L.哈里森·马修斯(L. Harrison Matthews)通过对坦桑尼亚大量斑鬣狗头骨的比较证明,当时公认的亚种中看到的所有变异也可以在一个种群中找到,唯一突出的特征是毛皮和大小。如果将化石考虑在内,该物种的变异程度甚至比现代更大,而且许多已命名的化石物种后来被归类为"Crocuta crocuta"的同义词,但缺乏斑鬣狗属(Crocuta)中存在多个物种的确凿证据。
博斯曼和科尔本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771年,威尔士博物学家托马斯·彭南特(Thomas Pennant)在他的《四足动物概要》(Synopsis of Quadrupeds)中,以这些描述以及他亲身体验圈养样本为基础,始终区分出斑鬣狗和条纹鬣狗。彭南特的描述非常精确,约翰·埃克斯莱本只需将彭南特的文字翻译成拉丁文,便可将其纳入他的《动物统治系统》(Systema regni animalis)。1828年,斑鬣狗终于被确认为与鬣狗不同的一个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