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萤火虫生活习性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39

回帖

7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9908
发表于 2025-3-14 1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食性

大多数萤火虫成虫在自然条件下仅食用露水、植物分泌物、花粉、花蜜等液体,或利用幼虫期贮藏的脂肪。捕食时萤火虫爬上蜗牛的贝壳,用足抓牢并注入麻醉液,使蜗牛失去知觉,然后分泌消化液将其肉质分解成流状肉糜,吸入体内。吃完后,有些萤火虫用尾足粘净身体。一次取食可以维持几天甚至一个月不进食仍能存活。水栖萤火虫幼虫在水中捕猎。

活动

萤火虫成虫的活动时间依种类不同而异,有日行性和夜行性种类。夜间活动的种类出现时间从18点至次日凌晨3、4点不等,多数在日落后活动,并在晚上20、21点停止。幼虫的夜间活动时间与成虫相似,但可整夜活动。

假死

萤火虫运动能力较弱,即便成虫起飞时也需要准备时间,易被捕捉。然而,假死行为增加了逃脱机会。受到刺激或惊扰时,它们停止闪光,进入假死状态,快速掉入草丛中以逃脱;从高处掉落后,能解除假死状态并恢复飞行。

发光

发光机制

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均会发光,大部分成虫都是发光的,只有极少数成虫不会发光。萤火虫的发光器着生在腹部,从外表看只是一层银灰色的透明薄膜,这层薄膜中含有大量的荧光色素,薄膜内是数以千计的发光细胞,周围密布着小气管和纤细神经分支,再下面是反光层,发光细胞中的主要物质是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当氧气通过小气管进入发光细胞时,荧光素酶在铁离子作用下,与底物反映形成与酶结合的腺苷酸荧光素酰化复合物,该复合物经过氧化脱羧作用成为处于激活状态的氧化荧光素,最后发射光子,萤火虫在脑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调节呼吸节律,控制氧气供应,便形成时明时暗的“闪光”。

发光作用

萤火虫幼虫的闪烁行为是一种抵御捕食者的显示,蛹的发光具有警和御敌作用,蛹一般不会发光,只有遭到人为的干扰或天敌的侵犯才会发光,成虫的发光发光具有性信息交流、诱集、警戒和照明等作用。成虫的光主要作用是性信息交流,同种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一定模式。

如Photinus collustrans雄成虫日落后11-26分钟开始低飞,每次发光时间为0.2秒,间歇时间为2.2秒,而雌虫却要在雄虫发光后0.5s才做出回应,同属的Tanytoxus雄虫发光模式虽差不多,但雌虫要等候1.5秒才作出回映,从而雄虫根据雌虫反应时间长短而选择同类进行配对。另外,经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光谱于眼睛的分光灵敏度存在着成曲线的对应关系,一种萤火虫发出的光主要是560纳米的黄光,其视觉细胞的分光灵敏度也恰在此波长时最高。Photuris属雌成虫会设置光陷阱完成捕食,而Photinus的发光则多是用于照明着陆,同时在陆地活动时也会间断性的发光,起飞前也会迅速发光。在一些种类中,荧光可以吸引同种的个体聚集到一起,因而间接增加了交配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5-4-26 15:40 , Processed in 0.1074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