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0

走失8年,容貌口音都变了,直到听到那声乳名寻亲成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天前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万

    主题

    33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2239
    发表于 2023-10-13 12: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正月十五,何常运(化名)从莱芜家中走失,11年间父亲过世,姐姐姐夫一直在苦苦寻找他;2015年11月,孙慧兰(化名)从老家莱阳走失,走失时小儿子尚未结婚,如今已娶妻生子。在一次次找寻无果后,就在他们的家人几乎放弃希望时,前不久收到了他们已在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安置落户的消息。10月12日,何常运和孙慧兰的家人赶来青岛,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亲人,并将他们分别接回家中团聚。



    孙慧兰与儿子相拥

    11年未见,姐姐见到弟弟抱头痛哭

    10月12日中午11时30分许,在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小丛工作室内,50岁的何常运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姐姐姐夫的到来。他弓着身子,一直小声地自言自语着,不与任何人交流。

    “他是2014年12月26日被黄岛区救助站救助后,送到我们这里的,有智力残疾。”小丛工作室寻亲负责人丛淑丽告诉记者,何常运被救助后,他们发现无法与其交流,从他的口中无法问询出任何有效的身份线索。在经过发寻亲公告以及DNA比对、人脸识别等大数据手段寻亲无果后,2017年5月31日,何常运被安置到了青岛市社会福利院。

    但是,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寻亲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在今年开展的再寻亲专项行动中,他们在河北热心公益的杨杭林警官的帮助下,通过人脸识别比对,获得了寻亲线索。“国庆节前,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何常运的姐姐,发送照片和视频,最终确认是她走失了11年的弟弟。”丛淑丽说。



    何常运姐姐姐夫为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送上锦旗

    11年来杳无音信,比何常运大两岁的姐姐巩女士甚至以为弟弟已经不在人世。12月12日中午12时,刚从济南莱芜区打车风尘仆仆赶来的巩女士,一进门看到何常运,就抱头痛哭起来,“兄弟,你怎么回事啊?怎么就走失这么多年啊?”看到何常运面对自己并没有过多反应,巩女士伤心地不停地追问:“还认得我吗?我是你姐啊,我是你姐啊!”

    11年不见,巩女士心目中的那个“很听话、能干活”的弟弟,已经变了样子。“胖了,但是不会交流了。”巩女士一件一件地掀开弟弟的衣服,还像小时候一样摸摸他的肚子,“在青岛这里生活得挺好啊,身上有肉了。”

    巩女士说,弟弟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因为一场事故导致大脑受损,变得智力出现障碍。不过,走失前不仅能与人交流,还会主动帮家里干活。2012年正月十五那天,她去邻村弟弟家邀请弟弟去她家吃饭,弟弟没去,没想到第二天就失踪了。



    何常运和姐姐相见

    “走失后我们到处去打听,有人说他被别人带走了,我们报警了,在莱芜找了大半年也没找到。”巩女士说,弟弟走失前,他们的老父亲还健在,一直盼望着有一天他的儿子能够回家,但是遗憾的是,最终也没能等到。

    中午12时20分,办理完离站手续,巩女士和丈夫带着何常运连忙打车返回老家。家中,他们的姐姐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弟弟回家团聚。

    丈夫儿子通过视频和照片没认出她

    当天,除了何常运,57岁的孙慧兰也将在走失8年后,与家人团聚。在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四楼的女受助区房间,吃过午饭的孙慧兰给自己洗了洗脚,坐在床上等待着家人的到来。“我想家了,想我老公、儿子、闺女还有爹娘。”她一遍遍地重复着。



    孙慧兰在房间等待家人的到来

    在丛淑丽看来,此时的孙慧兰比平时兴奋,“自从告诉她给她找到家人后,她就很高兴。”丛淑丽说,孙慧兰是在2016年在平度流浪时被平度市救助站发现,并护送到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她当时精神恍惚,根本无法说出个人身份信息和家庭住址。通过日常问询、发布公告、DNA比对等方法,均寻亲无果,也在2017年被安置到了市社会福利院。”

    而这次再寻亲专项行动,为孙慧兰寻找家人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在丛淑丽的手机中,有一张孙慧兰走失前和走失后的照片对比图,“你看像吗?是不是觉得一点也不像是一个人。”丛淑丽问记者。



    孙慧兰拥抱前来接自己回家的丈夫

    这是河北热心公益的杨杭林警官发给丛淑丽的对比图,杨杭林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比对发现,相似度在90%~99%,作为疑似对象,展开寻亲。丛淑丽获取线索后,联系到了孙慧兰莱阳老家的丈夫。没想到,她的丈夫和儿子在看了孙慧兰现在的照片和视频后,都认为长得不太像,而且视频中孙慧兰的口音也跟从前不一样。

    “因为有些受助人员走失时间太长,容貌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家属会无法确认。”丛淑丽说,为了进一步确认,他们让孙慧兰家人聚在一起,与孙慧兰进行了视频通话。“视频通话的时候,孙慧兰的弟弟也在。孙慧兰没认出她的儿子,但是看到弟弟后,喊了一声他的小名,弟弟一听很激动,说‘就是姐姐’。”慢慢地,在家人的引导下,孙慧兰也渐渐认出了其他的家人。而丛淑丽也从他们家人的聊天中得知,原来孙慧兰口中说过的名字,是她和家人的小名。



    10月12日下午1时,孙慧兰的丈夫和小儿子一出现在小丛工作室门口,原本坐在桌前的孙慧兰突然一下子站了起来,高兴地像个小姑娘一样冲上去亲昵地抱住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不愿松开。

    “一会儿咱就回家,回家后不准再走了啊。”孙慧兰的儿子拉着她的手心疼地说。8年前,孙慧兰离家时,他才24岁,当时尚未结婚,如今自己已经成家,女儿也满3岁。当他把这个消息说给孙慧兰听时,孙慧兰摆摆手,“我儿子还是个小孩子,还小,还没结婚。”

    孙慧兰的丈夫告诉记者,孙慧兰年轻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已经是她第三次从家中走失。前两次,一次去了北京,一次去了河南,均被公安机关发现并联系到家人。2015年冬天第三次走失后,他们报过警,也发了寻人启事,他和两个儿子以及女儿女婿几乎找遍了山东也没找到。“没事我就开着车出去找,有次接到线索说在菏泽出现过,我们大老远开过去结果也没找到,扑了个空。”



    孙慧兰和儿子一直手拉着手



    见到家人,孙慧兰很是高兴



    孙慧兰一家三口离开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

    幕后:

    人脸识别后还需肉眼进行比对

    就在孙慧兰的家人以为再也找不到她时,他们收到了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寻亲电话。这份期盼已久的团聚,是幕后很多人坚持不懈寻亲的结果。

    丛淑丽介绍,按照规定,流浪走失人员超过3个月无法找到家人,就要将他们移交市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虽然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着落,但是为他们的寻亲工作并没有停止。“我们对前期落户安置的380多名流浪走失人员进行了再寻亲,运用多种方式,其中人脸识别比对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丛淑丽说,为更好地开展寻亲工作,他们不仅会寻求青岛公安部门的支持,也会与国内一些公益人士合作。而何常运和孙慧兰寻亲成功,就得益于河北热心公益的杨杭林警官的帮助。



    孙慧兰一家与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杨杭林是河北省石家庄赵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的一名民警,从2010年前后开始利用业务时间为走失人员寻亲的志愿服务以来,经他手进行人脸识别比对找到寻亲线索,最终寻亲成功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我也没统计过帮助多少人寻亲成功了,快有一千人了吧。”10月12日,杨杭林告诉记者。在他为记者发来的一本厚厚的A4纸张订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条条寻亲信息,而这本200页的本子,从2021年6月13日开始使用,现在即将用完。

    “太多了,多到忙不过来。”杨杭林介绍,他利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全国救助寻亲网上的2.4万多名流浪走失人员照片全部下载了下来,然后利用业务时间与公安网上的户籍照片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逐个比对。“能达到99%以上相似度的,除去双胞胎和唐氏综合症患者,基本就可以确定是本人,就直接通知救助部门寻亲线索。”杨杭林说,对于相似度在90%至99%之间的人群,他也没有放过一丝一毫的机会,像破案一样,仔细观察确认。“先看脸型,再看耳朵等五官特征,额头皱纹等细微特征也不能放过。”而此次孙慧兰的照片比对中,杨杭林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确认的。

    杨杭林认为,如今通过大数据技术寻亲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除了与救助部门的努力分不开外,也与技术的成熟度有关。“比如以前的照片像素太低,才4K,放大了就看不清。现在就很清晰了,放大了也能看到脸上的细微特征。”



    在十多年的寻亲志愿服务中,杨杭林见证了无数过家庭的悲欢离合,而他自己也是寻亲的受益者。杨杭林说,自己1998年开始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平时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多。而寻亲善举的开端,源于他为辖区居民寻找走失的家人。“当时有大人走失的,也有孩子,家人都很着急,我们就尽全力帮忙寻找。”杨杭林说,由于帮助到的人多了,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找来帮忙,有一次为了帮忙寻找一名走失的孩子,他还开车来过山东。

    杨杭林的舅舅在1960年十多岁的时候从家中走失,看到其他人寻亲成功,杨杭林的家里人也燃起了希望,通过宝贝回家帮忙寻找走失60年的舅舅。最终,在很多热心志愿者的帮助下,今年春天,杨杭林的家人们在河北衡水找到了他的舅舅。

    这也给了杨杭林坚持寻亲这份爱心公益事业更大的动力。“我通过‘宝贝回家’得知有一个全国救助寻亲网,所以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帮更多人找到自己的家。”杨杭林说,目前他已经与很多救助部门开展合作,“能比对上几个就比对上几个,能帮助一个人找到家,就是帮助到一个家庭。”杨杭林说。

    提醒:

    家中有人走失,可与救助机构联系

    丛淑丽介绍,近年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寻亲长效机制,利用“五维立体寻亲法”,发挥“小丛工作室”等专业化寻亲力量的作用,联合公安部门、公益组织运用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推送等技术手段,持续开展新救助人员和落户安置人员的寻亲工作,寻亲实效显著。“今年以来,已经帮助15名流浪走失人员找到了亲人。”丛淑丽说,在技术赋能下,流浪走失人员被救助后,寻亲成功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今年救助的流浪走失人员,全部都在很短时间内找到了家人。”

    那么,如果市民朋友家中有亲人走失该如何应对呢?丛淑丽建议,首先家属应去派出所报案,建议多名家属采集血样,进行DNA比对,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走失时间过长,并且已经报过案依然无任何线索的情况,则建议与当地救助机构进行联系,可以在救助机构的帮助下,查询走失者在全国救助机构是否出现过。

    为了避免走失后,一些走失人员无法提供准确身份信息,丛淑丽建议家属防患于未然,提前在其衣物上缝制上含有基本身份信息的姓名贴等。

    同时,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当您在路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时,您可以告知或护送他们到救助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行动不便人员您可以拨打110,也可以联系辖区民政部门,也可以拨打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0532-848515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4-5-15 11:32 , Processed in 0.1338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