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5|回复: 0

尾部新造车企业的另类生存之道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1万

    主题

    35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262
    发表于 2024-5-18 14: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各车企老总上阵为自家产品代言已成为行业中的一种新风尚。创维汽车创始人黄宏生也为创维汽车带了一次货。

    黄宏生在4月份北京车展期间介绍创维汽车时表示:我幸运的是高血压缓解,呼吸道疾病改善,习惯性腹泻消除。我的感悟就是,深度睡眠。每天在创维汽车里午休半小时,下午和晚上各种各样的繁忙会议活动都能应对自如。这13年来做电动汽车,把我的亚健康都调整好了。

    5月11日,创维汽车在其官方网站对上述消息进行了说明,称消息属于断章取义、恶意拼凑,黄宏生的分享是以个人亲身经历出发,且从未表示个人相关经历具有普适性。

    不过,黄宏生多次在公开场合推介创维汽车的“健康”功能,是不争的事实。在2023年创维汽车春季技术生态大会上,黄宏生称,“创业者的寿命平均会缩短10岁,但用了创维汽车后,将会延长30岁。”

    相对于创维在家电行业的知名度,公众鲜少知晓创维汽车这个品牌。黄宏生近期对创维汽车的言论,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新造车企业推向了公众视野。

    虽名气不大,但创维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出人意料。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创维汽车的销量分别为2.19万辆和1.86万辆。这些销量数字与头部的“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美的、格力等知名家电企业转型新能源汽车受挫,以及威马、高合等一批车企遭遇困境的情况下,创维汽车的生存能力堪称顽强。

    创维汽车并非个例,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还有悠遥汽车、远航汽车、极石汽车等多家车企,这些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却似乎都找到了各自的生存与发展的秘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

    “轻资产”上阵

    “创维、远航等新造车企业依托母公司跨界到新能源汽车行业,背靠大树好乘凉,能获得多方面的资源支持,这是他们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关键。”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它们并没有选择全栈自研,而是在核心技术上通过与现有成熟供应链的合作快速推出产品,快速验证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的准确性。

    以创维汽车为例,作为“彩电大王”黄宏生从家电市场转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项目,曾用名天美汽车,于2019年成立,其在2020年上市的首款车型天美ET5表现不及预期。2021年,黄宏生主导天美汽车母公司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天美汽车正式更名为创维汽车,并在2022年推出了创维HT-i及2022款创维EV6两款新产品。

    创维HT-i是一款插电式混动车型,而创维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推出混动新车,是因为其搭载了比亚迪弗迪动力的插混系统。近几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搭载了比亚迪混动系统的创维汽车因此在市场上有所获益。

    大运集团旗下的远航汽车也采取了类似的“组装”策略。远航汽车在2022年刚成立,2023年就推出了四款新车。资料显示,远航汽车采用了博世的电子电气架构、一体化智能底盘集成技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华为的整车域控制器、一体化热管理技术、中央网关、智能转向系统,以及阿里斑马的智能座舱。

    大运集团创始人远勤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这些先进的东西如果都要做,可能再做10年也达不到博世现在的水平,搞软件再搞10年可能也达不到华为的水平。现在我们跟大家战略联合起来,就比别人还要先进,费用还很低,产品也更有竞争力。”

    极石汽车则是另一个不追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跨界造车者。极石汽车由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世纪”董事长昌敬成立,在汽车硬件和智能化方面选择与多家供应商进行合作。极石汽车的首款车型极石01的车机芯片使用高通8155芯片,大容量电池来自宁德时代,标配版智驾方案由易航智能提供,高阶智驾方案则主要由小马智行负责。市场表现方面,2023年11月开始交付以来,极石01累计销量2357辆。

    墙内开花墙外香

    另一些处于行业尾部的新造车企业,找到了更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在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势头强劲的背景下,一些新造车企业将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场。例如,悠遥汽车、创维汽车、爱驰汽车等。“虽然悠遥汽车没有强大的母公司支持,但它找到了独特的缝隙市场,即欧洲微型电动车市场。有了目标市场后,悠遥快速推出产品,快速抓住了空白市场的机会。”梅松林表示。

    资料显示,悠遥汽车成立于2018年7月,与众多中国新势力品牌不同,悠遥汽车自成立起将发展重心置于海外市场,这也是其在国内市场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据官方数据,悠遥汽车在2023年单车销售综合毛利达到30%,其中在意大利市场终端上牌量1904辆,虽然销量不算高,但占意大利重型四轮电动车总量的75%。同时悠遥汽车正在加速开拓欧洲其他国家市场,预计全年意大利以外的网络数量突破200家。

    创维汽车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度也比较高。数据显示,2023年创维汽车海外和国内的销量比例为6:4,而近期创维汽车总裁、联合创始人吴龙八表示,2024年全年创维汽车国内和海外销量占比将“五五开”。吴龙八称,创维汽车最初规划出海销售比例为30%,国内市场开启“价格战”后,公司把目标调整至有50%销往海外市场,更多地追寻海外市场的增量。

    目前在市场上已陷入沉寂的爱驰汽车,也曾是中国新造车企业出海的代表。创立于2016年的爱驰汽车,几乎从产品上市初期就将发展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场。爱驰的首款产品U5在2020年4月就进入欧洲市场的17个国家和地区。有数据显示,爱驰在欧洲的累计交付量约2000辆。近两年,爱驰汽车因上市受阻等原因陷入经营困难,企业已处于实质的停摆状态。“在一些海外市场上,产品只要满足市场需求就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暂时还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梅松林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是多家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并不强势的新造车企业,却能在海外获得订单和投资者青睐的原因。

    在探索海外市场之外,发力toB业务也是一些造车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模式。创维汽车就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2021年9月,创维汽车与网约车平台及时用车签订战略合约协议,双方表示将于三年内在全国投放5万辆运营车辆。另外,创维汽车还分别与四川省长江机电有限公司、四川秒秒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分别签约了1000辆车和200辆车。

    隐形的长期压力

    中国市场上的尾部新造车企业,虽目前销量规模还不大,但它们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其中,创维汽车表示要在2024年销售5万辆。日前黄宏生表示,未来公司还将再投入300亿元,把创维汽车做到全球(车企)中的TOP10。远航汽车则计划在2024年建设500个线下门店,年销量达到5万辆,未来年销量达到几十万辆,十年内达成上千亿的销售目标。

    在梅松林看来,通过快速推出产品以及在特定的市场上寻找机会,新造车企业有机会打造自己的标签,并把目标市场做大。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尾部新造车企业实际上面临着多重不确定的挑战。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些新造车企业为了提升产品的布局速度放弃技术自研,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企业将丧失长期竞争力。

    其次,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发展模式,将受到国际贸易环境和出口政策变化的冲击。5月14日,美国宣布将对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提高关税,从25%提高至100%。此外,欧盟也计划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行业观点认为,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会给中国汽车出海带来阻力。

    除了外部环境的挑战,一些尾部新造车企业因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高,其内部管理也存在着隐患。近期,悠遥汽车的股东与员工之间爆发了纷争,许多员工联名发布公开信,曝光悠遥汽车存在虚造销量、管理混乱等问题。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赛麟、奇点、爱驰、前途、威马等多家企业已经相继倒下,处于行业尾部造车企业受到的挑战与日俱增。“总体来看,这些新造车企业面临的挑战很大,但还是有一线生机。而能否最终生存下来要看他们的进化节奏——多快能够找到适合的目标市场、适合的产品定位;多快能够打造出有独特标签的产品满足目标市场。”梅松林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4-6-2 11:43 , Processed in 0.14663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