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从爆红到“打回原形”,张颂文惨遭翻车,国产综艺别再消耗演员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天前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1万

    主题

    35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262
    发表于 2024-5-17 1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颂文这几天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网友质疑他装。



    什么情况?

    原来是前些天播出的综艺里,有这么一个场景

    讨价还价。

    节目里,张颂文要装修一个花园洋房,于是去村里买花,结果在镜头前,他不断地压低花农的价格,以至于买花大妈都尴尬地说:

    你咋这么抠门呢



    在“208万”深入人心的当下,这样的场景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他们质疑。

    这是一个明星依仗着自己的影响力,压榨底层劳动人民的口袋。



    这是他虚伪的表现。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就来讲讲这个综艺

    灿烂的花园



    如果你看了《灿烂的花园》会发现,张颂文这次其实是打算以最“真实”的自己面对观众。

    而这其中。

    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抠门”。



    事实上从节目一开始,他就已经申明了自己的立场:

    无剧本、无策划、无目的。



    节目全靠张颂文一个人的即兴行为来主导,而这些即兴行为,则来自张颂文对万物旺盛的好奇心。

    为什么这样?

    大约是因为在当下,太多的综艺剧本含量太高了,立人设,重冲突,明明是明星参加真人秀,结果往往只有“秀”,而没有“真人”,所以导致最终呈现出来的明星,都是塑造过的“人”,是人设。

    所以啊。

    与其说他没有剧本。

    不如说,是拒绝人设。

    这样的效果也很明显,这个节目主打一个出其不意。

    比如说第一期。

    他原本正坐着车去买花,看到路边有很多羊。

    便立马下车去和村民探讨羊粪的问题。



    或者之后。

    吃完饭还在收拾,半夜听到屋外的烟花声,他想知道这个日子为什么会有人放烟花。

    于是又带着大家骑上三轮车追放烟花的源地。



    甚至于还在吃饭。

    他突然又让在座的嘉宾来表演,设置一个情景,让大家即兴表演。



    emm……

    所以在节目里,摄影师说完全跟不上张颂文的节奏,这大概是真的。



    毕竟生活本就没那么多逻辑。

    在这个基础上。

    Sir几乎可以断定,他的还价行为,其实也该是自己真实的日常。

    毕竟他的钱也是自己一点一点挣的。

    穷孩子都知道当家难。

    他既然要做最真实的自己,自然也会把这“刻薄”的一面展现出来,否则,对他来说,这才是真正虚伪。

    但问题是。

    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会对这个场景不满?

    你可能想不到。

    大家的不满,不是因为他的“真实”,而恰恰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场景并不真实。

    没错。

    张颂文的初心的确是做自己。

    但实际上呢。

    在观众看来,他其实是极力扮演那个日常的自己。

    什么意思?

    一个简单的例子。

    房子。

    这个综艺的起源是张颂文曾经的房子要被回收了,于是他想找个地方安置自己的植物,因此与节目组一拍即合。



    但我们看这个房子

    首先,就不说它有多么“梦幻”,多么造价不菲了,主要是,这座房子本质上是节目组为了这个节目临时搭造的。



    它并不属于张颂文。

    更不能说是张颂文真正的“家”。

    Sir不知道张颂文的感受如何,但至少,从一开始这里就有一种隔阂感与距离感。

    其次,就算这是一个临时的“家”吧(这个词其实很矛盾),但当一个造价千万的家里装满了摄像头,以及随处可见摄影机时,这其实就不再是个私密的居所了。



    换句话说。

    它更像一个舞台。

    而张颂文试图在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按照自己平日的日常生活。

    请问,这可能吗?

    毕竟,当一个人极力表现自己的真实。

    其实就已经不真实了。

    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是张颂文的问题,也不是观众的多心。

    而是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矛盾。

    这两者很难共存。

    但是问题来了

    明明这个市面上也有做得很好又很真实的综艺啊。

    比如“0713再就业男团”。

    在上《欢迎来到蘑菇屋》之前,他们早就糊得不行,但因为他们敢“糊”胡非为,毫不顾忌地各种玩梗、开玩笑、互黑,展现出非常欢乐的氛围。

    这样的真实感染了许多观众。



    那么,为什么张颂文这里得到的反馈就没那么好呢?

    事实上,在节目里张颂文和他的两位同学在一起的时候,Sir也觉得很有趣

    张颂文大学同寝舍友,周一围、林家川。



    尤其是他们在节目外聊到一次有趣的经历。

    有次他和周一围兴致来了,走到了门前的潮白河的冰面上,一直走到了河中央。

    他们分明听见了脚下的冰层里,从深处传来的冰裂声。



    那时候是深夜,又是隆冬,他们俩要是真掉下去了,这辈子就停在这里了。

    但两人当时都没慌,趴下后反而觉得更好玩儿了,然后两人就开始默契地玩起角色扮演,演起戏来。

    Sir也觉得很感动。

    为什么?

    因为相识相知的人在一起生活,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于是所能碰撞出来的化学反应会更多。

    三人一起吃过苦,张颂文家里很多家具都是他俩搬家后凑出来的。

    这样的经历。

    足以冲破聚光灯的魔咒。

    但。

    问题在于,这样的化学碰撞却不是节目组的初心,甚至于张颂文的真实也不是节目组的初心。

    他们的初心是什么呢?

    其实只有一个

    无限满足粉丝想象。

    并以猎奇心态,打造张颂文的“神奇”。

    一个例子。

    采访。

    节目里有好几次,他们都会去采访一些不相干的村民,并问对张颂文的看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尤其是这个问题:

    张颂文跟影视上有差别吗?



    你说,在人人皆知张颂文有亲和力的情况下,去问村民这样的问题,是期待什么不一样的答案?

    当然不是。

    他们的目的就是得出一个“反差”的印象。

    银幕上的黑社会。

    银幕下却变成了和蔼亲民的大明星。

    说白了。

    节目组需要的还是戏剧性。

    并通过这样的戏剧性,塑造出一个人人“惊讶”的形象。

    也正是这个逻辑。

    在第一期里,我们就能看到他们试图展示出了张颂文的许多技能。

    除了买花盆布置温室,还会在监工时上手做焊工。



    开启无线电台联系爱好者。



    给观众科普种植和培养植物的知识。



    还要招待不定时上门的嘉宾,给常驻嘉宾设计演技训练。

    但问题是。

    这哪里是展示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这根本是往着造神的路上走的。

    所以说到底,不管张颂文的初心如何,在结果上,这最终成了节目组对于张颂文粉丝的定制综艺。

    粉丝喜欢张颂文亲民。

    他们就采访村民。



    粉丝觉得张颂文演技好。

    他们就办了个演技班。

    粉丝觉得张颂文唱歌有趣。

    他们便安排了唱歌。



    粉丝觉得张颂文感性。

    他们就拍了他缝床单怀念母亲。



    等等等等。

    所以。

    对于外人来说,这样各种元素的杂糅,使得这个综艺没有重点,极其散漫,最终变成了四不像。

    尤其是全方位展示。

    甚至可以说是对张颂文的一种消耗。

    但对粉丝来说呢?

    或许他们会觉得四不像也不要紧,因为糖果菠萝青菜都是他们爱吃的。

    至于是不是消耗。

    他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还记得2020年的纪录片《我和另一个我》里,张颂文感叹一个卖菜大哥起伏的人生:

    但是人的一生就是这样

    摇摇晃晃走到了一个位置

    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他的自我感慨。

    张颂文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对自己努力被看到的理想形象的投射,于是人们也希望他的生活可以保持平凡,从他生活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只是可惜,没有什么会真的一成不变。

    在聚光灯下。

    当张颂文“扮演”起所有人心目中的那个张颂文时。

    或许。

    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远离了初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齐鲁信息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GMT+8, 2024-6-1 15:32 , Processed in 0.1459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